本文共 1,200 字,预计阅读时间 4 分钟。

在 2024 年的最后一天,我打开微信读书,最后的统计数字定格在 365 小时。“日均阅读 1 小时,比去年上升 151%”,屏幕上这么显示着,我悄悄松了一口气。

似乎就是为了这么一个凑数的目标,挑起了我的强迫症和胜负心,一如我小时候走瓷砖必须避免踩到边线一样。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什么觉得这个数字很重要。

说实话,这两年我的脑袋越来越不好使了。有人说,记忆力好等同于聪明——这样看,我现在蠢得过头。糟糕的记忆力让我脑袋最多只能装下最新读的一本书的内容,大概也就 5 小时吧。我会在餐桌上跟同伴分享自己刚学习到的肛肠科知识——你知道“十男九痔”吗?——神经病!

可再上一本读过的书是什么来着?让我打开 App 再看一眼……噢……这才有点印象。

那我为什么还要花 365 小时来读这么多乱七八糟的,完全记不住的书呢?

倒不如说,我早已坦然接受了——我就是记不住,但没关系,我更在意的是读某一本书时当下那种感觉,将那种抽象的、难以言语的感受变成一颗星星,埋藏在心里。我知道我记不住多少,而一旦触发了某个“提示词”,内心的星星们会连成线,新的想法便随之诞生。(太多人说我像GPT了,我就是了,怎么地!

而且啊,我对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太好奇了。无数的谜团只有细细咀嚼才能品味到幽香。

新疆的伊斯兰教起源是怎么样的?
维吾尔族和回族有什么区别?
中东地区的矛盾开端是什么?
为什么人会感到无聊?
工作的意义是什么?
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?
我为什么开心?为什么不开心?
一个长期存活的企业会是怎么样的?
为什么这个世界总是不断上演着荒诞的戏码?
根管治疗是什么?
牙桥和种植牙的区别是什么?
李娟是谁?
我怎么这么多为什么?

最终,我吐了。并不是物理上的呕吐,而是精神上的呕吐——整个 11 月读了 55 小时的书,我受不了了。过量的知识摄入让我的脑子翻江倒海,最终遭到了反噬!之后的两周我都没有再打开任何一本书。好在后来一切恢复如常,再无知识反刍的新案例。

语言是智慧的居所。我通过啃食大量的人类著作来理解这个特别的、拥有语言的种群,不断地在内心星空中放入新的星星。随着新的星星的加入,旧的星星或被点亮,或被遗弃。这一年读了不少有意思的书,甚至有多次点亮内心星空的状态,多巴胺此时推向高点。

也许是我感到与人类沟通之困难,我今年读了好几本跟沟通相关的书——从“如何成为一个好销售”,到“如何真诚地倾听他人”。读的时候恍然大悟,放下书之后又感到茫然无措。语言真是一个神奇的玩意儿,一个词汇在不同语境、不同心境下、不同的认识水平下会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各种含义。直到我读到了一本奇书:

《关于说话的一切》

这本书在微信读书只有 70% 的推荐值,一定不是适合所有人的,但它是我心目中的神作。不少评论称这本书故作深沉,故弄玄虚,但我却看到了作者汤质的赤子之心,他把自己的脑子剖开来给我看了——蛛网膜下的脑血管纵横交错,粉嫩脆弱的大脑在我面前微微颤动。

这本书的书名看起来像教你说话技巧的畅销书,实则是一本重思辨的,刨根问底地探寻语言本质的书。如果你爱思考、有一些哲学阅读量,我向你强烈推荐此书!甚至先抛开那些真实存在的人,它在我眼中可能是与 AI 展开高效对话的金钥匙。

一个人是自己过去所有经验的总和,换句话说,来自这个经验世界外的所有推荐都是没有意义的。但我又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这种徒劳的快乐。

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能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探索到孩童般的快乐,passion!!!